祝贺!复旦上医这些集体荣获第十三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喜报
近日,第十三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揭晓,来自复旦上医的3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喜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们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黄国英劳模创新工作室”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陈贞劳模创新工作室”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王虹劳模创新工作室”
向他们表示祝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黄国英劳模创新工作室”
“黄国英儿科心血管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工作室创始人黄国英教授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学系系主任、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上海市儿科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罕见病学会主任委员。担任Pediatric Medicine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先后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和“领军人才计划”。
黄国英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项目等30余项重要课题,带领团队在先心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工作室近5年发表SCI论文72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分,发表于 Lancet、Pediatrics、EHJ、AJC、IJC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机构专题报告50余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医学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妇女儿童发展优秀研究成果政策建议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金奖、上海市优秀博士生研究成果、美国新生儿基金会全球创新奖等,获得专利4项。
黄国英教授注重工作室成员的全面发展,倡导团队的探索精神和学术创新精神,注重梯队建设,重点扶持中青年医师在临床和科研领域的学术创新。每年,工作室都会安排2-3名年轻医师赴国外知名儿童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包括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医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儿童医院、美国缅因心脏中心等一些知名医疗机构。同时,工作室支持团队中的成员每年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开拓团队成员的眼界、并扩大在国内外儿科心血管学术界的影响力。目前,工作室共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所有团队成员中,73%已取得博士学位。梯队主要为中青年骨干,整个工作室既具备了丰富的临床与科研经验、又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蓬勃发展的气息,梯队中涌现了一批儿科心血管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工作室其他成员获得的荣誉还包括: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三等奖和提名奖、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优秀青年医师资助计划、复旦大学十大杰出医务青年、复旦大学卓学计划、刘湘云儿科勤奋创业奖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陈贞劳模创新工作室”
“陈贞静脉治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自成立以来,团队立足岗位,通过护理器具发明创造、改进护理流程等,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工作室主要从事疑难血管置管创新项目、重症患者护理流程改进、重症患者护理用具的创新研发。
在陈贞的带领下,疫情期间工作室所有护士承担繁重的患者生活护理,当好重症患者的守护者。开创性地开启“云探视”,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解决探视的问题,架起与家属守望的桥梁,通过这一项举措,使患者安心,家属放心。开设专科门诊来解决患者的需求。同时,陈贞也建立了微信群,在线上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为患者居家期间导管维护不厌其烦地做指导,线上线下患者治疗不断线,受到患者的好评。
岗位创新,发明创造护理器具。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劳模陈贞的带领下,工作室的成员经常在一起讨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寻求解决方案。针对重症患者中经常遇到的大便失禁问题,工作室的成员们设计了一款“临床使用粪便收集器”,大大减轻了失禁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为减少因无创通气带来的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工作室设计了“无创呼吸机面部减压贴”,目前也正在专利申请中;为提高ECMO患者上机效率而设计的移动治疗车,也正在不断完善设计中。“俯卧位专用头部支撑架”及“消毒计时装置”两项专利在申请中。
做科普,惠百姓。《关于PICC置管,您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刊登在2022年12月26日《劳动报》上;建立抖音号“华东医院ICU”,每周2次发布ICU相关的科普小知识。工作室继续进行下肢PICC穿刺及护理的探索工作。工作室注重人才培养,工作室两位成员在今年年初完成副高级职称的晋升工作。在科研方面,“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传统鼻导管吸氧对老年复杂腹壁疝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性比较”已被《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录用,“思政教育融入急危重症护理学临床教学的效果评价”已被《现代医院管理》录用。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王虹劳模创新工作室”
“王虹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工作室负责人王虹是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目前担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系副系主任、上海医学会消化病专业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委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党代表,上海市区域名医,第一、第二、第三届静安区领军人才。获上海科技进步奖1项、静安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工作室在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的20余年基础上,确定了“建设区域性肝病与胃肠中心”为本轮攻关的主要目标,并以“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并发症-肝癌的早期干预和全程管理”和“早癌及癌前期病变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 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和消化道早癌防治为抓手进行学科建设。
在肝病方面,工作室充分发挥华山医院-静安医联体优势,凭借在肝病研究领域的良好基础和传承,依托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山医院感染科和肝胆外科)和一个市级重点专科(静安区中心医院消化科)的实力和影响力,开展肝病精准诊治工作,重点研究慢性乙肝功能治愈、肝硬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新开展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门静脉测压、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靶向免疫治疗等新技术。作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全国脂肪肝规范化诊治中心”单位,专病建设逐步完善,开设“多学科脂肪肝专病门诊”。
消化道早癌防治方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胃肠外科及南静安医联体内单位建成患者筛查-确诊-术前评估-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跟踪和随访的链式诊疗服务模式,年双向转诊近500人次。目前为“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长三角消化道肿瘤筛查医联体磁控胶囊胃镜协作中心”成员。2022年参加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联合发起的“结直肠癌万人社区筛查项目”,在南静安医联体筛查1200例,完成高风险病例肠镜检查200余例,高风险到检率59%。2023年成为中国抗瘤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结直肠癌防筛诊治护管科普中国行——筛查科普教育基地”。
近5年来,团队成员新增国自然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12篇,中文论文10篇,获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新晋升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派遣国内进修5人,博士在读2人。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国家级1类继续教育项目(慢性肝病方向)。招收科研型硕士2名,专业学位博士1名。接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地规培生带教任务。参与复旦大学MBBS学生授课、带教任务,接收复旦大学基础医学系临床见习任务,并担任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住陪结业考等重要考试的考官任务。工作室将围绕健康事业发展重点工作,紧抓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能级,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综合诊治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建设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团队,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为他们点赞!
来源:复旦上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