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当前位置 >> 校友活动

大 爱 无 疆

——原上海医科大学援外医疗50周年纪实(二)

周建莹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

    190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反法武装斗争赢得独立,随即面临法籍医生几乎全部撤走、全国仅有50名阿籍医生、国民缺医少药的困难境地。当年年底,阿尔及利亚政府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全世界发出了紧急呼吁;同时,阿卫生部长请求中国提供医疗援助。1963年初,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阴影下走出来的中国政府,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友好情意,第一个响应阿尔及利亚政府的邀请,于当年4月6日,派遣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乘火车由北京出发离开祖国,经过十几天的奔波到达阿尔及利亚,抵达阿尔及利亚西部城市——“撒哈拉之门”塞义达市,落脚在撒哈拉大沙漠的边缘,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和艰苦的创业,也从此开始了中国医疗界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的伟大历史使命,谱写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以医疗队为主要形式的卫生合作和援助的诗篇。

    1972年4月,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组建了一支涵盖内、外、骨、皮肤、小儿、放射、麻醉等科的医疗队,于1972年4月29日,搭乘国际航班,经由巴基斯坦、缅甸、埃及、法国,于5月1日到达阿尔及利亚的盖尔马和赞那迪,随同医生抵阿的还有大量的药品和医疗设备。

林善锬:一人救治600余霍乱病人

    林善锬是华山医院的内科医生,中国肾脏病专业的学科创始人之一,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他凭借着在上海第一医学院打下的扎实临床医学基础和英文功底,被挑选为1972年4月上海第一医学院组建的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任内科主任。

    医疗队到达阿尔及利亚,林善锬医生被派往赫利赞医院,整个医院只有院长是早年接受过法国教育的本国人,还有三名保加利亚的援外医生,其他均为中国医生。阿尔及利亚当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包括一日三餐也由医院供应。援外医疗队医生的工作负荷很重,每天上午7:00一上班,开始查房,一位医生管64张病床,配一位护士、一位助理护士,当地护士很专业,为医生分担了不少工作。“我第一圈检查时,有病人肺炎须抽胸水,护士记下了,助理护士立即着手准备。等我第二圈再转过来,护士开始实施,我在旁边指导。”林善锬医生回忆道。

1973年非洲爆发大规模霍乱,医院在沙漠边缘搭了三个帐篷:第一个是临时医院,病人就诊和手术;第二个是医生休息住宿的地方;最后面一个存放病人尸体。援外医生在这场霍乱中救治了大量的当地百姓,仅林善锬医生一人,便收治了600余病人,其中20多人因病情十分严重,救治无效死亡,其余的全部存活。“没日没夜地抢救,当地人民非常感动,媒体写了很多的通讯报道以示感谢。” 林善锬医生说。

林善(左)

    由于政治原因,医生很少和患者有私交。但有一次医疗事件,成为林医生一生的遗憾:“我现在还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个老人的貌样,留着一小撮山羊胡子,当时送进来时不断地对我说:‘医生,救救我。我还有六七头羊,救救我,我把他们全部送给你’。”当时这位老人是消化道出血,之前也有过相关的病史。林善锬医生给出了非常清楚的医嘱:输盐水,输血。但是第二天林医生去查房的时候,这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原来,是助理护士输血时针头没有固定好,半夜里错位,血液没有进入血管,失血过多而死。“老人家的面孔仍然那么慈祥,苍白到透顶,我想他当时肯定是在默默地忍受着痛苦啊。”林善锬医生聊到这里很是伤神。 “当地的老百姓真的非常的淳朴。”他感慨地说。

周康荣:援外一年后,白细胞下降至3000

    周康荣医生是中山医院放射科医生,由于有法语基础,被挑选为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他说,当年都是无条件服从组织挑选,很多医疗队员的孩子都只有2岁左右,甚至几个月大,没有人提家庭困难。当时唯一的待遇是除了工资照发外,每个月有60元津贴。

    周康荣医生到得盖尔玛医疗点,每天从早上8点~下午5点开始了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午没法休息,因为放射科医生就他一个。当地放射设备落后,没有很好的防护设施,放射检查的病人又多,一年后,周康荣发觉自己的白细胞下降至3000。那个年代,一切以革命需要为重,援外医疗是革命任务,个人服从组织,困难必须克服。周康荣没有提任何要求,一如既往地工作着。

    一般患者都是从乡下到城里去看病,中国医疗队却打破了这一陈规,每星期安排三次去阿尔及利亚最贫穷的农村巡回医疗,带去许多药品,当场免费发放。天气很热,巡回医疗点靠近撒哈拉沙漠,室外温度最高时可达六十度,其他国家专家根本不会跑到这样的地方去,但中国医疗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阿尔及利亚的普通老百姓治疗了许多疾病。巡回义诊,成为中国医生的独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阿尔及利亚当时的医疗能力处于一穷二白状况,中国医生承担起培养当地医护人员的责任。阿尔及利亚妇产科就诊病人特别多,很多时候产妇大出血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丧生。为此,中国医生成立了“急救培训班”,手把手的教授助理护士进行心肺复苏、脱水等急救方法。

    由于中国的针灸只需要几根银针,比起其他治疗方法显示出便捷的优势,患者可当场感受到手到病除、立竿见影的针灸疗效。贫穷质朴的当地百姓对中国的针灸技术十分崇拜与敬仰,一传十、十传百,就诊病人从每天的20~30人次迅速扩张至2000~3000人次,病人排着长队等候针灸。只有一位针灸医生,无论如何无法应对这么多病人。于是,领导号召所有工作人员迅速学习针灸技术,包括工人师傅,临阵磨枪上阵!临床医学是一门科学技术,需要掌握科学方法和具有长期的临床经验,这样的“速成法”其后果可想而知:从车水马龙迅速成为门可罗雀。

语言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阿尔及利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

    中国医疗队去阿尔及利亚之前,队员们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接受了四到六个星期的外事纪律培训,每人发放了一本阿尔及利亚的医疗法文书,因时间紧,未进行语言训练。

    当时的翻译经验不足也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工作中,很多时候因为语言不通造成诸多不便,甚至影响诊疗。

    周康荣医生上大学时学过法语,因此一到阿尔及利亚便是大家争相求助的对象,成为业余翻译。譬如厨师上街买菜,非要拉着他一起去不可,一次两次还行,天天这样就影响周康荣的本职工作了。于是,周康荣提出为大家培训简单的日常法语会话,这样,周康荣医生又成为业余培训师了。

    中国医疗队在阿期间,每天7:00到18:30是工作时间,19:00到20:00是吃饭时间,20:00到21:00集体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21:00到23:00,体育娱乐活动。林善锬医生每天利用体育娱乐两小时抓紧语言的学习。

    当地医院院长精通法语,希望学习英语;林善锬精通英语,希望学习法语,于是两人结成了“语言伴”。院长送给林善锬《法兰西语言的源泉》四本书和四张唱片,成为林善锬学习法语的启蒙书;课外读物是《毛主席语录》中、法版本,练习双语翻译;然后是《红楼梦》,甚至其中的诗词;再后来阅读法文原版书籍《基督山伯爵》、《高老头》等。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林善锬的法语突飞猛进,每晚给整个医疗队读《世界报》、《费加罗报》,后来在全队组织收看电影样板戏《智取威武山》时,竟然可以同声翻译了。他承担任了整个医疗队的翻译工作和各种外事活动,得到过当时马里共和国总统、摩洛哥王国国王、突尼斯总统、刚果元首等接待。

因为付出和纪律严明:备受尊敬

    由于阿尔及利亚长期受法国殖民主义统治,种族主义思想和上下等级观念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正常现象:医生与护士是两个等级,护士处于下层,医生则高高在上;医患平等更别提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平等观念,改变了所谓的正常现象: 种族平等、上下平等、医护平等和医患平等;中国医疗队视阿尔及利亚普通患者如亲人,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因而也得到了他们的善待和尊敬。阿尔及利亚有21支外国医疗队,中国医疗队因为“医疗技术好、服务态度佳”的良好声誉,成为“最受欢迎的一支队伍”:美、英、德、日等60多个国家的驻阿工作人员都愿找中国医疗队诊治;邻国摩洛哥王子请中国医疗队的骨科和针灸科的医生为其治病;阿总统本•贝拉和国防部长布迈丁邀请医疗队员们参加宴会并陪伴在侧同桌就餐;阿政府出于关心,提出为医疗队驻地安装空调和电视机,竟然被大使馆一口回绝,理由:援外医疗是艰苦工作、不是来享受的。其时国内家庭尚未使用空调和电视机,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被视为奢侈品,回绝是必然的。

    阿尔及利亚国家信仰伊斯兰教,不杀生。但阿尔及利亚的宪兵队看到中国医疗队的生活实在过于清苦,便允许医疗队下河捕鱼,还允许在使馆购买免税香烟。

    当时援外的不仅有医疗队还有打井队、修路队等工程队,当这些援外队伍和当地政府发生矛盾时,出面调停的往往是医疗队,可见医疗队在当地受尊敬的程度。医疗队要在南部城市打井,修一条简易公路,需要从中国调配工程师和工人,阿尔及利亚的当地县政府坚决不同意。中方政府出面调解无果,双方僵持不下,只好请医疗队出面。“我们和县长一说,县长马上就答应了,事情一下子就解决了”,林善锬谈起当年的调停仍是满脸自豪。

    周康荣医生回忆当年严明的外事纪律:“上街至少三人以上同行,独自、两位或者全部是女同志绝对不允许!这样的规定一个出自安全考虑,全部是女同志怕不安全;第二个出于政治原因,单独一人上街说不清是否会搞特务工作;第三个出于生活作风问题,两人如果一男一女,授受不亲。其实禁也禁不住,尽管都有家室但毕竟都是年轻人,当年确实发生过这种事情,当然不是上街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周康荣因为有法语基础,与当地医院中层工作人员接触颇多,关系也就比较熟络,阿方视他为朋友,有时会邀请周康荣去邻国摩洛哥游玩作客。但周康荣独自一人不敢去,怕政治上讲不清道不明,便提出能否再带两位同事一起去。阿方不干了:我邀请你,因为你是我的朋友,那两位与我何干?周康荣只得婉言谢绝不去。阿方对此疑惑不解,他们当然不会明白中国当年复杂的政治原因。

    周康荣医生谈得兴起,说起一个小插曲:医疗队抵阿不久,厨师也许不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也许太想家,精神出现了偏差,没法工作了,于是大家轮流烧菜煮饭。周康荣在国内从来没烧过菜,咋办呢?他灵机一动: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中国人爱吃猪肉,猪肉烧汤放上青菜,有荤有素又有汤,方便又好吃!他利用语言特长,找到专门卖猪肉的市场,每次他烧的猪肉青菜汤大受欢迎!说起往事,他开心地笑了。

 

 

Copyright©2012 上医校友会  电话:(86-21)54237741 54237326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 邮编:200032 邮箱:syxyh@fudan.edu.cn    沪ICP备15021916号